二、鼓励逃荒的百姓回来种地。农业社会没有粮食,空有茶盐也是活不下去的。杨行密招抚流亡百姓,对百姓进行妥善的安排,保证人人有地种、有饭吃。杨行密及时调整了各项政策,百姓们尝到甜头,归附杨行密的百姓非常多,这就保证了有粮吃,以及有兵可征。
三、杨行密必须拥有一支绝对忠诚于自己,又极具战斗力的精锐武装,否则早晚会被人吃掉。孙儒灭亡后,杨行密接收了数万名河南士兵,并从中挑出五千精壮汉子,穿上黑甲黑袍,这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黑云都”,由杨行密直接控制,这是杨行密开山立命的本钱。同时,杨行密又组成了一支战斗力同样强悍的“黄头军”,相当于战略机动部队,由心腹李神福统领。
四、有了军队,还必须抓住军心。士兵们出来混江湖,一是要挣军饷吃饭;二是要得到雇主最起码的尊重。像刘守光那样视人命如草芥,没人愿意给他卖命。杨行密本人是大头兵出身,他理解士兵们的这种感情需要。杨行密治军没有半点架子,经常深入基层,和普通士兵称兄道弟,打成一片。
杨行密这么做,其实还有一层深意,就是通过直接控制基层士兵,断绝了中高层将官甩开自己控制基层的可能。如果只控制中上层,而任由中上层军官直接控制下层,一旦他们发动兵变,杨行密半点还手的可能都没有。
杨行密在扬州得了势,长安城中的空头皇帝昭宗李晔自然要所有表示。景福元年(892年)八月,封杨行密为同平章事(宰相)兼淮南节度使,正式确立了杨行密在淮南最高统治者的身份。当时天下大镇的统治者多领同平章事衔,称为使相,比如李克用、朱温,这也意味着杨行密正式挤入顶级军阀俱乐部。
虽然杨行密此时的地盘并不大,但他毕竟控制着扬州中枢之地,战略优势十分明显。就如同赵匡胤如果被派到偏远地区当节度使,他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他也别想篡位,根本没机会。
杨行密的第一个目标,是他的老家庐州。
杨行密当然不是只出于思乡情绪才打算收复庐州。合肥南控长江,北襟淮河,是淮南地区仅次于扬州的军事重镇。控制合肥,才能对扬州进行有效的战略保护。如果合肥被敌人控制,杨行密在淮南是绝对待不下去的。
控制合肥的是孙儒的部下蔡俦。蔡俦是个籍籍无名的小角色,但杨行密这辈子都忘不了蔡俦,因为蔡俦刨了杨行密在合肥的祖坟。像蔡俦这等小虾是不需要杨行密亲自动手的,李神通带着黄头军很轻松地就把蔡俦给收拾了。
经典的一幕出现在杨行密收复合肥之后。有人劝杨行密,蔡俦把你家祖坟给刨了,你应该刨掉蔡俦家的祖坟进行报复。杨行密现在收买人心上了瘾,自然不会做这等自毁形象的蠢事,虽然要刨蔡家祖坟不过他一句话而已。
控制住庐州,杨行密等于得到了打开淮南地区的钥匙,北可取濠州,南可得舒州,西可取光州,东可守卫扬州。
现在的杨行密基本上不用再考虑自己的生存问题。
淮南地区最可怕的军阀就是孙儒,而孙儒被杨行密搞掉之后,淮南地区不过是控制一州的零星小军阀,根本不是杨行密的对手。杨行密在淮南到处敲打,那些识相的官员也知道和杨行密扛到底必是死路一条,没人愿意当傻子,能跑的都跑了。歙州(今安徽歙县)、舒州(今安徽舒城)、濠州(今安徽凤阳)很快都成了杨行密的地盘。
对这些州县的占领,在混乱的唐末战争上毫无亮点,并没有值得特别说道的地方。唯一值得一提的是,杨行密在濠州遇到一个年仅八岁的流浪儿,这个男孩眉宇间有股英气,杨行密非常喜欢这个孩子,想收为义子。但杨行密的亲生子杨渥担心这个流浪儿将来会对自己的继位产生威胁,所以极力反对,杨行密只好把这个孩子交给心腹重臣徐温抚养,取名徐知诰,时间是唐乾宁二年(895年)。
这个来自徐州的流浪儿,就是开创一代南唐盛世的南唐先主李昪,杨行密家族的毁灭者。
杨行密控制了淮河以南,长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区,包括重镇苏州,成为名副其实的淮南王兼江东王。识趣的空壳皇帝李晔封杨行密为弘阴郡王,意图拉拢杨行密对抗人嫌狗憎的朱三。插一句闲话,杨行密发达后,自称是汉魏以来世族高门弘农杨氏的后代,实际上杨行密往上追溯祖宗八代都是泥腿子,和弘农杨氏根本不沾边,不过是自抬身价的无聊之举。